*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(微信ID:wallstreetcn),编辑张一苇。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.com,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。*
1月3日,比特币刚刚过完它的九岁生日。九年前的2009年1月3日,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中诞生出了“创世区块” (genesis block),也就是开天辟地的block #0,“0号区块”。
而九年后的今天(1月13日),中本聪最初在2008年白皮书中设下的2100万枚比特币供应总量,刚刚跨过“挖掘”80%的里程碑。1680万枚比特币,目前已被全球各地的比特币“矿工”挖出,进入市场流通。
“挖矿”,其实就是利用芯片的计算能力 ("hashpower"),在比特币全球网络的区块中不断进行“哈希碰撞”,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求解,以此赢得在公开账簿上的记账权,获得系统奖励的比特币。这一不断重复的枯燥过程,在比特币行业被形象地称作“挖矿”。
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之初所留下的供应量硬上限,初衷是为了让比特币这样的数字加密货币拥有一种人为的“稀缺性”,以保证其作为流通支付手段的价值。
虽然理论仍存在争议,但中本聪希望稀缺性会创造需求,在通过市场需求进一步助推比特币价格的上涨。剩下的420万枚比特币被“挖出”后,每枚比特币的价值也将达到阈值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比特币产生数量将越来越少。2009年“创世区块”给予矿工的奖励是50枚比特币;而今天挖出新区快的矿工酬劳已经降至12.5枚比特币。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挖矿,得到比特币的难度也大大增加。
中本聪设下的比特币网络协议中,要求每“开挖”21万个区块(总供应量的百分之一)就将“挖矿”奖励减少一半。按照目前的全球算力,估计到2020年6月,这一“腰斩”又将发生,届时每区块给予的奖励将减少至6.25枚比特币。
当然这种“挖矿”进入流通市场的特点并非为所有数字货币所享有。有些数字加密货币会在推出之际放出所有的供应量,之后不再能够通过“挖矿”“造币”,这些币要么被投资者长期持有,要么就是被炒家在市场上反复交易。
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例子,就是瑞波币。瑞波币采用的区块链技术,目的是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打造可以更快、更廉价地进行银行间交易和结算的网络。
瑞波币官网介绍,瑞波币可用于全球实时支付,是交易速度最快、规模化最强的数字资产。瑞波币的支付结算仅需4秒钟,以太币需要2分钟以上,比特币超过一小时。截至2017年7月15日,瑞波币每秒可持续处理交易1500笔,以太币和比特币每秒分别只能处理15笔和三到六笔。
过去一年中,瑞波币的全年回报率高达36018%。但在今天(1月16日)数字货币市场的全线暴跌中,瑞波币也是跌得最凶的一个,目前跌幅约24%。
本文来源:网易新闻